我院将成为“治未病”试点

时间:2010/2/2 8:50:15  查看:461
本报讯 6月24日上午,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会议在穗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我院和浙江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王琦教授等8个代表汇报各自在中医“治未病”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与会的各位中医药专家对“治未病”思想及其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就如何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使“治未病”服务更多百姓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作为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我院在会上介绍了开展的“治未病”工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提议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自今年3月底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在我院正式挂牌以来,各地也相继组织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王国强副部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符合现代医学发展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批基础好、中医特色浓郁的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利于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的思想观念的普及。他指出,在未来的3-5年期间将建成一批“治未病”试点,并将其治未病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国拟建14家“治未病”中心,基本上都将落户于各省三甲医院,我院将成为14家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之一。

   吕玉波院长在会上表示,我院已经和荔湾区达成共识,在社区建立了“治未病”基地,通过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全区常住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中医体质归类、曾患中医病名、曾用中医治疗方法、药物等;指导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中心,普及中医营养保健膳食、传统中医健身术等;为居民设置中医“治未病保健箱”,不定期发放各种中医健康知识资料。

   按照中医理论,“治未病”是医生的最高境界,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之语。中医理论认为,“治未病”可以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三个层次,贯穿于疾病隐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的全过程。根据这样的功能定位,我院整合了原有的资源,将治未病中心分为三个板块:“体质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和“传统疗法中心”。三个部分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线,相互贯穿,相互补充。提出中医体质学及其辨识方法的王琦教授对我院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6月23日晚,王国强副部长到我院“治未病”中心视察。6月24日下午,与会的全国各中医医院代表及其专家现场参观了我院“治未病”中心。我院目前已经开始将“治未病”工作向社区推广,同时对一些社区人群进行了体质辨识,并将这些结果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目前初步统计岭南地区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其次为湿热质,这与岭南地区以“湿”为主的气候特征相合。此外,我院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线,根据其体质类型不同有针对性地分析易患疾病倾向,并制定了相应的保健和治疗干预措施。参观的代表和专家们对我院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转化为实际医疗服务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